• 005253103/2024-00123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协提案
  • 2024-10-14
  • 2024-10-14
关于培育发展小微企业保经济稳市场惠民生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20241133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薛宏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发展小微企业保经济稳市场惠民生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民营企业的关心。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市加大对民营企业在市场主体培育、转型升级、发展环境再优化、缓解融资难、科技创新、引进人才、加强企业培训、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取得明显成果。

一、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增强实业兴邦共识,扶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根据郑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意见及认定办法,支持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构建现代数智化产业体系。2023年出台了《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2023〕9号),实施“七大专项”行动,并确定了以下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年均增速达到6%;民营经济在全市技术创新成果中的比重达到75%;吸纳就业占全市城镇就业的比重达到85%;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每年新增20万户,到2025年超过230万户,民营上市公司力争达到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突破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突破1000家,支持更多民营企业挺进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

持续加大对我市企业家的培训,加大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培训阵地、培训力量、培训资源,培养造就一支有信念、有梦想、有本领、有贡献的企业家队伍。规定每年培训优秀民营企业家1000名以上。实施普惠培训,重视与网络培训机构合作,发挥网络培训优势作用。开设民营经济大讲堂。实施“百名商会会长、千名工商联执委”培训计划,3年内完成对各商会会长和市(县)工商联班子成员、常委、执委中的企业家培训。深入实施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组织企业家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京津冀)等地开展专业性、专题性学习考察;实施年轻一代企业家“薪火相传”行动,对全市优秀青年企业家进行分批分期轮训,遴选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中国500强企业参观考察,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民营企业家培训。

二、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育行动

2023年,市工信局联合南昌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举办专题研修班8期,累计参训企业家1400余人次。举办“专精特新”企业家及企业中层干部培训班六期,培训优秀企业家1300人左右;先后举办郑州市规模以上企业家高端研修班、青年企业家高端研修班、民营经济高端讲堂等培训活动7期,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举办全市民营企业家培训班4期,为1500余名企业家“赋能增智”。在浙江大学举办4期郑州市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2024年市工信局持续实施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聚焦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分链条、分批次开展产业链协同发展专题研修班,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对接,助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联合北京大学举办一期专精特新小巨人董事长高端研修班,联合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对企业家开展智改数转、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培训,提升企业竞争力,已培训企业家500余人次,已举办“专精特新”企业家及企业中层干部培训班六期,专题培训一场,共培训优秀企业家1800人左右;在年底以前完成5期郑州市企业家培训和1场专家学者报告会,培训企业家1000人次以上。2024年6月23日-28日,郑州市工商联在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了郑州市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暨能力素质提升第一期培训班。2024年截至6月底,全市工信系统完成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145875人次,占全年任务量的74.38%;新增技能人才6842人,占全年任务量的44.14%;新增高技能人才4663人,占全年任务量的32.16%。

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广泛宣传政策措施,指导企业进行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政策红利,增强发展信心。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召开市委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以全球影响力的期货交易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技金融中心和国家金融人才高地、金融营商环境高地“两中心、两高地”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化金融强市。成立高规格的市委金融委员会,由书记、市长担任双主任,下设的金融发展专班、非法集资防控专班、政府债务化解专班、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专班等四个工作专班,由市政府相关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健全机制、明确目标、细化责任,扎实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三大方面工作。

(二)持续巩固金融业首位度和影响力。全市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421家,银证保法人金融机构29家,5类地方金融组织160家,初步形成了各业并举、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达386亿元,占全市GDP的11%,成为全市第三大主导产业;金融综合实力在全国33个区域金融中心中排名第9位。

(三)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以市政府金融月调度会议为抓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规模,存贷款规模分别达3.17万亿元、3.93万亿元,占全省的30%和45%;存贷比达 124%,高出全省38个百分点。一是大力争取政策性资金。争取央行租赁住房信贷计划资金2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320亿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508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21.8亿元;特别是支小再贷款余额343.8亿元,居全省第1位。二是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92.1亿元,占全省的42%,同比增长28.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92.7亿元,占全省的30%,同比增长17.3%;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275.4亿元,同比增长18.6%;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05.4亿元,同比增长23.6%。三是持续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全市存量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8个百分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7个百分点。

(四)培育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措并举加快企业上市进程,上半年新增挂牌及过会、在审企业共5家,在辅导企业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59家,新三板挂牌公司88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3941家;实施“期货+”战略,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期货期权品种(43个)、持仓量(1305万手)、成交量(12亿手)居国内五大期货交易所首位,带动94家期货机构入驻郑州,吸引国内2100亿元结算资金在郑州沉淀;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26家(占全省的82.4%),管理私募基金480只(占全省的88.4%),管理基金规模约1000亿元。

(五)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一是市委、市政府积聚各方合力,打造线上“郑好融”+线下“金融服务港湾”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线上平台入驻92.7万户,入驻金融机构112家,发布金融产品249款,解决融资需求2.91万笔,累计授信金额达361.3亿元;线下落地111家金融服务港湾。二是省市党委政府支持郑州银行开展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推出科技人才贷、郑科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研发贷、上市贷等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品,累计投放贷款720.4亿元,支持各类科创企业4195家,信用类贷款业务占比达70%。

四、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培育措施

(一)党政高度重视,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市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进行民营经济研判调度,并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纳入全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月汇报、季通报、年排名,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共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先后出台实施《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实施梯度培育、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等十大专项行动,落实33条支持举措,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同时,对新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奖励额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最高。

(二)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成长沃土。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考核,推行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推进涉企服务、人才服务、创业创新等重点领域高频事项的一网式集成套餐服务,上线运行主题场景20类405项,“免证办”事项累计达到500个,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3.2%,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增便利,厚植企业成长的沃土。依托“万人助万企”“一联三帮”等活动,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大走访、大调研,摸排企业在用地、融资、环保、用能、技术改造、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困难和诉求,问题解决率达到99.8%,有力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安心发展、快速发展。

(三)强化服务保障,助力转型升级。“亲清在线”推送惠企政策2.2万余次,举办“四项对接”活动300余场。“专精特新贷”平台注册专精特新及创新型中小企业超过1200家,授信总金额超35亿元,放款总金额超32亿元。“一起益企”活动全年累计服务企业10万家次。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累计为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活动近200场次,服务专精特新企业3000余家次。举办专精特新专题培训19期,参加企业家超2000人次。先后举办“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走进阿里”研学、耐材行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郑州企业家日——专精特新展会”等专题活动,助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五、下步工作重点

(一)落实减半征收“六税两费”和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六税两费”;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延续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二)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鼓励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鼓励企业对前沿技术进行多样化、多路径探索,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三)以数字化赋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为契机,引导数字化服务商针对不同行业专精特新企业的需求场景,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引导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逐步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链式转型,引导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应用基础工业服务及工业APP,实现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数据和运营管理上云接链,为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提供数字化支撑。

(四)以入链发展和展览展会助力企业拓市场。以我市智能终端、铝加工制品、人工智能、元宇宙、汽车制造、智能传感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20条产业链为根基,构建“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机制,完善产业链各环节需求库,制定专精特新企业产品(服务)目录清单,开展龙头企业供应链专题对接活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同时,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参与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中博会等大型展会,与大型企业、市场营销领域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举办展会展览、制定产品推荐目录等,进一步增强我市专精特新企业的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展览会”、“走进专精特新”系列专访等活动,协助企业讲好自主品牌故事,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创新力。提升人才引育的精准度,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纳入《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指导目录》并定期更新,依托“郑州人才计划”“数字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工程,加快专精特新紧缺人才引进和培育,一方面积极对接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助力“小巨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或急需紧缺人才,另一方面支持市属高校、职业院校开设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学科与课程,实施推广订单培养模式,更好满足专精特新企业用人需求。同时,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设立培训专项资金,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修班、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成长班等培训活动,开拓企业家眼界,启发探寻新发展路径。开展好企业家研学研学活动,组织优质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到大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访见学,学习借鉴其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重视员工培训的先进做法,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六)加大金融赋能力度提升企业壮大升级活力。对接北交所,建立专题服务郑州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辅导直通车培训体系,每年组织不低于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金融诊断、上市辅导,力争五年孵化上市种子企业50家。进一步发挥“郑好融”作用,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与专精特新企业信贷产品目录共享机制,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金融顾问服务制度,选派金融顾问为专精特新企业担任金融顾问,积极为企业开展个性化、差异化和精细化的金融业务服务。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会,深入开展金融服务“走进企业、走进园区、走进双创平台、走进双创基地、走进产业集群”,摸清企业融资需求,采取金融政策宣讲、金融产品推介、现场答疑交流、银企洽谈签约等方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发放中长期贷款,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投融资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项目之间的“直联通道”,积极组织产业投资路演,发挥各类产业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我市重点专精特新企业。

(七)争取更多金融资源倾斜。抓好市政府与金融机构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跟踪落实,积极争取各大金融机构总部对我市政策、信贷资源倾斜,特别是要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支持。收集整理金融机构关于先进制造业、房地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信贷产品并编制成册,联系行业主管部门做好重大项目、优质企业融资需求摸排,举办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

(八)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快推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申创工作,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高规格推进机制,市委金融办会同科技、财政等部门,抓紧推进申报工作,力争三季度制定申报方案,报请市政府研究后按程序上报。

(九)持续发展普惠金融。以“郑好融”平台为载体,统筹全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央行征信牌照年底前获批。通过数据赋能、政策增信,建立金融机构“能贷、会贷、敢贷、愿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科创等市场主体的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力争全年新增贷款突破3000亿元。

(十)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计划。落实企业上市1+3政策体系,健全“五个一”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增10家上市挂牌企业,直接融资突破1000亿元。

(十一)实施郑商所优势再造工程。力争年内新增4个(瓶片期货、红枣期权、玻璃期权、白糖系列期权)品种上市,努力把郑州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期货定价中心、期货价格避险中心和期货机构集聚中心。

(十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一是把防范非法集资活动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结合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大线索收集、风险排查、宣传教育等工作力度,做到群防群治、打早打小、有力有效。二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积极追赃挽损,存量案件力争完成销号30 起以上。三是积极做好群众信访接访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十三)实施发展环境再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六最”营商环境,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我市在全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晋位,制定了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郑政文〔2023〕62号),从聚焦数字赋能,持续优化政务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持续规范市场环境;聚焦企业权益保护,持续强化法治保障;聚焦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打造特色引领的县域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实施。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审批流程更加优化,市场机制更加顺畅,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获得感更强,综合枢纽优势巩固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显著增强,全面实现“营商环境迈进全国第一方阵”。县域营商环境不断进位升级,各开发区、区县(市)全部进入全省前列的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您关于培育发展小微企业保经济稳市场惠民生的建议,以上答复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