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49254/2018-00028
  • 郑州市扶贫办
  • 扶贫
  • 2018-02-22
  • 2018-02-22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奋勇当先——新郑市驻村第一书记倾力脱贫攻坚掠影

寒风冻伤手背、泥水染黄裤脚、来去风尘仆仆……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留下了奔波的身影和踏实的足迹,他们就是——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

啃下脱贫攻坚战这块“硬骨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也在第一书记。新郑市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集体产业发展为重点,形成了市、乡两级与基层农村(社区)“长期、对口、蹲点、联户”的驻村帮扶机制,有效破解了部分村存在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等问题,进一步夯实了驻村基础,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

选得精、用得准,扶贫靶向更明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为打牢基层基础,新郑市委高度重视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要求从后备干部中硬抽人、抽硬人。

工作要上去,干部必须下去。在选派过程中,将全市15支群众工作队、31支扶贫工作队与驻村(社区)第一书记进行整合,3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扶贫任务较重村第一书记人选全部从副科级中选派,其它65个村(社区)第一书记人选从各单位副科级后备干部中选派,真正把有觉悟下去、有能力干好的干部推选出来,确保人选政治过硬、品行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坚持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的原则,把善于沟通协调的第一书记安排到最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村;把能讲群众语言、善做群众工作的第一书记安排到矛盾比较集中的村;把工作有思路、能抓产业的第一书记安排到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在安排任职时,新郑市委组织部按照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一书记个人和其所在部门的作用,切实做到“因村选人、因人定村”。

选得精,用得准,人村相宜提升了第一书记岗位匹配度,驻村帮扶的“靶向”更加明确,效果更加明显。

拔穷根、播富种,成为村民“主心骨”

从繁华都市到穷乡僻壤,从优越的条件到简陋的居所,从温馨的家庭到陌生的环境……入村后,第一书记顾不得这些,而是一股脑地把工作重心和着力点放在实现民富村强的长远发展上。

“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说这话的是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千户寨村第一书记王红,从郑州市物价局派驻村里,她第一件事就是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像王红一样,迅速进入角色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他们入村后,积极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精准扶贫的会议和文件精神,促进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激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第一书记们还通过讲课、召开座谈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帮助群众理思路、转观念,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没有产业支撑,再好的房子也是“空壳”,再好的村也是“空架子”。“要带领群众脱贫,第一书记心里要有一条符合村情的发展路、一本明白账,既要有‘短平快’的项目,让贫困户快速脱贫,又要谋长远,有中长期的产业支撑,让脱贫有后续动力。”这是观音寺镇岳口村第一书记尹红的“扶贫经”。按照市“双联双助”活动要求,她结合岳口村地理特点,联系联村企业,多方申请扶贫资金187万元建设3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年均发电在30万度,年收入25万元左右,能帮助全村1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村集体企业“郑州市岳艾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南阳蒲艾集团签订了艾草种植、购销协议,由南阳提供艾苗、技术管理、产品回收。投资230万元,流转土地810亩,年每亩收益在5千元左右,年可收入达350万元;扶持名扬种植合作社带动脱贫。先后帮助申请扶持资金120万元,为合作社打井2眼,扶持发展果树种植,试种羊肚菌10亩,每亩收益在1.2--1.5万元。今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申请资金1210万元,修建党建广场、文化广场,打井9眼,新修田间道路、村农户门前屋后道路12公里,更换了全村路灯亮化,对村级进行了绿化……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服务脱贫攻坚的“尖兵”作用,下功夫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和退出、规范档卡、措施到户等工作,积极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引进资金项目,发展脱贫产业。

帮人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针对村室简陋破旧、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第一书记多方筹措资金帮扶所驻村新建、修建村室35个,有效解决了阵地不健全不完善问题。同时,第一书记积极配合乡镇党委通过抓班子、树形象,抓队伍、强素质,建制度、抓规范,使村“两委”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村级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

培养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第一书记真正成了村民信赖的“顶梁柱”“主心骨”。

重管理、送关爱,确保扶贫有实效

从发展经济到改善民生,从组织建设到党员管理,第一书记留下的是奔波的身影和踏实的足迹,带来的是派驻村的和谐稳定、民富村强,赢得的是民心和口碑。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新郑市坚持日常从严管理,严格落实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考勤办法和每周“五天四夜一奉献”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手机打卡定位考勤规定和请销假制度,把全面从严要求落到实处、贯穿始终。同时坚持联勤督考,由市委组织部、市督考办、市农委、市扶贫办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查、联勤与业务分区督查、定时与随机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实施督查,合并使用督考结果,对个别工作不力或造成恶劣影响的按照规定召回。

除了管理上的厚爱,新郑市还在工作中给予第一书记实实在在的支持。对新郑市派第一书记,按照3万元、30万元标准拨付工作经费和专项扶贫资金及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市委、市政府专门拿出1个亿资金来支持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对3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扶贫任务较重村第一书记拟拿出5个正副科级岗位进行提拔重用,对65个村(社区)第一书记按照不低于10%比例优先推荐;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队员和乡镇派驻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并在各类政治荣誉和年度考核优秀上予以倾斜。

带着感情融入农村,带着责任服务百姓。700多个日夜,新郑市的第一书记们胸怀强村富民梦想,用激情与赤诚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为民服务永无止境的丰碑,用拼搏与奉献奏响了新郑市乡村振兴的最强音。(新郑新闻 孙瑞)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