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全市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工作,全面实现非煤矿山行业安全、高效、绿色、高质量发展。郑州市应急管理局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印发了《郑州市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更好理解和落实《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依据
(一)起草背景
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智能化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非煤矿山行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应用先进装备技术,加快非煤矿山生产技术变革,实现生产过程少人化、无人化,努力构建安全保障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新型非煤矿山工业体系。
(二)起草主要依据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豫应急办〔2022〕56号)、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评估办法(试行)和河南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二、主要内容
《方案》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基本要求。一是坚持整体规划,超前设计。新建矿山在可研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将建设智能化矿山纳入总体设计规划,充分考虑现代化矿山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信息技术等因素,确保满足智能化矿山建设需要。二是坚持因矿施策,分类实施。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示范工程,统筹推进全市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根据矿山生产能力、赋存地质条件、资源储量等情况,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大中型金属非金属矿山,逐步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三是坚持系统优化,安全高效。严格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标准,从矿山总体设计上进行系统优化,减少矿山工作面、中段数量,实现作业面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精减人员、安全高效。四坚持企业主体,科学引导。强化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加强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金属非金属矿山智能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二)推进目标。一是2023年9月底前,对照《河南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评估办法(试行)》和《河南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标准(试行)》,第一批1家智能化非煤矿山示范点----天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荥阳市王宗店矿区水泥灰岩矿完成智能化建设任务。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天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荥阳市王宗店水泥灰岩矿智能化矿山建设完成情况进行验收。二是2024年年底前,以天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荥阳市王宗店水泥灰岩矿智能化矿山建设试点为牵引,强化非煤矿山智能化示范效应,持续开展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加快推进全市第二批正常生产的大中型生产矿山和中铝矿业有限公司第五赤泥库完成智能化建设任务。2024年3月底前,小型生产矿山通过升级改造,要达到中型以上,并且要在2024年底前,基本实现矿山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运输、通风、机电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三是2025年6月底前,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市大中型生产矿山和中铝矿业有限公司第五赤泥库智能化建设情况进行验收。2025年年底前全市非煤矿山基本实现智能化,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系统显著优化,入井作业人数大幅减少,生产工效大幅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全面提升。
(三)保障措施。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辖区矿山智能化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并督促企业制定具体建设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强化非煤矿山智能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对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实施的智能化建设项目给予信贷支持。二是严禁考核监督。各地要定期组织对智能化矿山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要建立健全智能化矿山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工作标准、考核指标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三是强化技术引领。各地要加大对新技术装备和科技攻关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快矿山智能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一批具有智能装备操作使用和系统维护能力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