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4-04-09 发布机构: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制定背景

氢能是新万亿级赛道,应用范围、需求潜力巨大,在“双碳”背景下,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氢能,短期有助于扩大内需、拉动投资,长期有助于培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打造经济新增长引擎。近年来,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 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我市作为郑州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牵头城市,氢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做好氢能产业谋划布局工作,我市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

二、制定依据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2〕81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郑政〔2021〕12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郑政〔2022〕31号)

三、目标任务

积极发挥郑州市作为“1+N+5”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牵头作用,推进与“郑汴洛濮氢走廊”融合发展,挖掘郑州市氢能和燃料电池装备制造潜力,有序推进氢能在绿色交通领域的示范引领,积极探索氢能在分布式能源、储能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氢能与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领域的融合发展。争取到2025年,初步建成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氢能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氢能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氢能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显著,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郑州节点基本建成,具备“中原氢都”建设条件。低碳氢供应能力达到1万吨/年,布局加氢站200座,推广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2500辆,龙头企业不少于5家。到2030年,“中原氢都”建设深入推进,低碳氢年供应量达到3万吨/年,燃料电池车辆推广不少于5000辆。到2035年,氢能产业总体规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原氢都”。

四、实施路径及布局

通过实施“一中心+三平台+五基地+多点示范”(1+3+5+N),即一个氢能产业集聚中心、三个产业支撑平台(氢能大数据平台、燃料电池车辆运营监管平台、氢能及燃料电池检测认证平台),五个氢能装备制造基地(郑东新区先进氢能装备制造及孵化基地、郑州经开区及中牟县燃料电池整车与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郑州高新区加氢装备制造基地、金水区先进氢能技术研究基地、巩义市液氢装备制造基地)以及不同区域特色的多种场景示范,完善制氢、储(运)氢、加氢、用氢全产业链氢能体系,加速建设“中原氢都”。

五、主要内容

《规划》认真总结分析了全市氢能产业面临的产业链不完整、供应能力薄弱、发展质量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规划进行研究布局,提出了明确的规划思路,加强规划布局,解决上述问题。

1.深耕产业链强链补链。夯实氢能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等优势领域,打造经开区及中牟县燃料电池整车与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加强制氢装备制造,打造氢能储运加装备制造集群,提升应用装备制造水平。

2.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动制氢站项目建设、合理布局加氢站网络、建设储运基础设施,依托荥阳、新密、登封、新郑等地开展风光制氢,推动主城区制氢与储氢加氢一体化母站建设。抢抓郑汴洛濮氢能示范应用轴带建设机遇,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打造贯通南北的氢能综合物流通道。

3.聚集产业创新载体。鼓励宇通、郑州大学等本地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点高校深度合作,开展国家、省重点氢能课题申报。以中原氢能产业研究院和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为支撑,积极开展关键材料研发和技术攻关。依托本地商品交易所,建设中原地区核心氢能交易平台。

4.拓展示范应用场景。推进交通场景示范应用,鼓励在公务、市政领域优先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展能源建筑领域应用,推进分布式光伏和电解水制氢,打造“氢能社区”“零碳园区”。发挥多能互补模式优势,开展绿电绿氢转化示范。

5.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以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优异成果打造郑州市氢能品牌,带动产业链企业聚集。依托郑州区位优势,发挥区域龙头提质聚力作用,引进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和资源。以“中欧班列”、“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支撑,积极开展国际氢能产业链合作。实施“氢能龙头走出去”工程,打造“一带一路”区域氢能合作中国桥头堡。

六、名词解释

“零碳园区”是指在保障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同时,将碳排放尽可能降至零,并推进可持续发展。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园区概念,与传统园区相比,以“零碳排放”为宗旨,强调减少、避免、补偿碳排放。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低碳环保的材料和技术使用,应用先进能源规划、设计和运营模式,达到资源节约、降本增效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在运营和管理阶段,重视“绿色生产”和“低碳生活”,降低园区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设施,最终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区划限制,以最新国务院批准的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直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氢能社区是将局域氢气管网接入智慧能源社区,周边可再生能源(光伏、风能等)通过电解水制氢技术向氢气管网集结,结合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设备实现小区内冷热电三联供,同时为小区加氢站、社区商业提供能源,实现整个社区的零碳排放。

七、保障措施

为确保氢能规划产业内容落地,推动郑州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加强组织协调。组建氢能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建立跨部门跨产业的联合咨询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全市氢能产业发展重大问题;二是要加强政策保障。加快出台在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终端应用等方面的审批及监督管理制度,推动氢能全产业链有序发展;三是要加强人才引育。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氢能领域人才,同时自主培养科研创新及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四是要加强金融支持。通过争取中央有关资金支持、设立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财政支持资金池、组建氢能产业应用基金等方法,引导支持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五是要加强安全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妥善处置;六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途径及室外宣传方式,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氢能技术、安全利用等方面知识,举办氢能产业大会、专题论坛、展会等活动,提升郑州氢能产业在全国影响力。

八、成效分析

规划实施后,到2025年,仅在车辆交通领域就可直接带动投资40-67.5亿元,拉动全市氢能产业直接投资超过100亿元。到2035年,全市氢能产业直接投资有望超过500亿元,拉动间接投资超过1500亿元,氢能产业总体规模有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原氢都”。

九、解读机关及解读人

解读机关: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解 读 人:庞瑾嫚

联系方式:0371-67187780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