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3-00005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乡村振兴
  • 2022-12-19
  • 2022-12-19
郑州市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开展“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三标”活动,聚焦“两个缩小”“两个确保”,突出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个落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8111.09元,增长14.14%;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4169.86元,增长18.99%。

一、胸怀“国之大者”,强化责任担当

赓续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底线任务来抓,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先后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切实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间断深入脱贫乡村调研,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工作推进会等各类会议20次。二是压实各方责任。坚持市、县、乡、村、行业部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一起抓,建立健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凝聚合力。市、县、乡“三级抓村”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行业部门推动政策衔接和工作落实更加扎实,420名第一书记和420支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在“亮赛比”活动中担当作为。三是强化督导指导。专门成立督导组,加强常态化督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向各有关区(市)县和市直部门下发重点工作提醒12期,向各有关区(市)县委书记发提醒函5期。四是锤炼作风能力。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八项本领”、提升“七种能力”要求,通过深入开展“对标找差大讨论、能力素质大炼兵、作风问题大整治、队伍士气大提振,争先进位创一流”“四大一创”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过硬的能力、更加优良的作风担负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重任。全年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干部培训23期,培训干部6187人。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薄弱环节、突出矛盾、热点问题,排查整改问题371条。

二、聚焦民生福祉,强化政策落实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条抓块保,及时将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兜牢“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不断增强脱贫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一是加强教育保障帮扶。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教育,做细做实学生资助工作,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大力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按照年度资助工作计划,春季学期资助资金已发放到位,共计发放资助资金17629.61万元,惠及学生22.83万人次。其中,对脱贫户、易返贫监测对象共发放资助资金840.24万元,惠及学生8217人次。秋季学期资助资金将于近期发放。二是加强健康保障帮扶。持续开展“七免一减”“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惠民举措,落实脱贫人口优先就诊、优先入住爱心病房、优先慢性病鉴定、优先一站式服务等政策要求,做好“一核实三监测五精准”工作,对新识别认定并纳入监测范围的重点人群,因人、因病落实各项健康帮扶举措,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截止目前,全市享受“七免一减”惠民政策共2.13万人次,累计减免费用557.23万元。全市重点监测对象入户核实率98.87%,重点监测对象患病救治率99.33%。三是加强医疗保障帮扶。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实事求是确定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待遇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大病保险有倾斜、医疗救助有托底,构筑防止规模性因病返贫堤坝。截至目前,我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各项医保制度累计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11.39万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近2.17亿元。四是加强住房保障帮扶。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住房安全常态化监测,切实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截止目前,全市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户,确保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目标。五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帮扶。强化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继续完善“三项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应急保障、动态监测响应机制,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全面排查和动态监测,保持动态清零。全年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472处,农村供水工程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六是加强兜底保障帮扶。全面落实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750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低保标准的1.5倍执行。截至11月底,全市脱贫户中纳入低保的5510人,纳入特困供养1106人。多措并举,扎实做好残疾人、老年人、孤儿、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工作,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人数为1.5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5.9万人,残疾人特殊生活补贴人数5.5万人;为14839名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148.39万元,关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监测帮扶

坚持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来抓,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做细做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一是建立健全行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市直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每月向市乡村振兴局提供一次数据变动清单,市乡村振兴局负责及时筛查返贫致贫风险点,及时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信息推送,及时反馈基层核实,及时会商研究解决。高度关注数据质量,各区县(市)按照“一人采集一人审核”“一人录入一人审核”的工作办法,坚持每天安排专人筛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逐户核算收入,逐条核实基础信息,逐户逐条更新数据,确保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二是建立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采取全面筛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今年先后开展两轮次集中排查,共筛查农户189.71万户次826.67万人次、排查重点人群11.72万户次41.34万人次。截至目前,全年新识别纳入监测户504户1943人,实现了应纳尽纳目标要求。三是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对按程序纳入的监测对象,第一时间明确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10天内完成帮扶计划制定和帮扶措施申报工作,从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帮扶、综合保障、扶志扶智等方面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展开一对一帮扶,坚决防止只纳入不帮扶或帮扶不及时现象出现。目前,全市监测对象均享受了相应的帮扶措施。四是坚持稳慎退出。严格执行风险消除标准和程序,对收入持续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的监测对象,标注“风险消除”,不盲目追求风险消除率。截至目前,全市通过精准帮扶,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941户6122人。

四、着力巩固提升,强化工作落实

坚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紧紧围绕提高脱贫群众收入水平、增强脱贫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核心,切实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实现“两个缩小”“两个确保”,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一是加快乡村建设。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脱贫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五年提升计划,推动脱贫乡村向美丽乡村转化。为此,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乡村建设行动领导小组,下设13个行动专班,目标是今年底建成5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3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安排市财政资金4.75亿元用于精品村项目建设。目前,脱贫村列入全市美丽乡村精品村14个、示范村21个。二是强化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开展以村级摘“五星”、乡级创“五好”、县级夺“红旗”为主要内容的“摘星夺旗、三级争创”活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1个,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7个。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三零”平安创建扎实推进,全市现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5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18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491个。加强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推进数字乡村示范村20个。三是实施产业帮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确保脱贫群众收入有来源、增收有保障。截至10月底,全市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33个。四是促进稳岗就业。高标推动“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动态监测脱贫劳动力就业培训情况,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培训持证工作。截止11月底,全市脱贫劳动力持证3496人次,持证率18.28%,高于省定17.5%的目标任务;实施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74人次,培训脱贫村致富带头人230人次,致富带头人总人数达到1165人;脱贫人口实现就业24184人次,完成省定目标的110.63%。五是深化金融帮扶。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农户多方联动机制,合理设置贷款额度与周期,及时满足脱贫群众产业发展正常信贷需求,实现应贷尽贷。截至11月底,全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当年新增贷款8049.27万元,新增贷款户数2702户,当年新增贷款户均额度2.98万元,当年新增户贷率24.12%,余额户贷率31.63%;精准扶贫企业贷历年累计发放贷款30325万元,支持帮扶企业37个,帮扶脱贫群众2598户,帮扶率20.82%。六是扎实开展消费帮扶。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帮扶,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带动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全市共开展消费帮扶活动467次,完成消费帮扶金额125亿元。七是加大驻村帮扶力度。坚持“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工作机制和“1名第一书记+2名工作队员”的模式,全市共派出驻村工作队420支,驻村干部1260名,实现了脱贫村全覆盖。为每名市派第一书记下拨2万元党费、3万元工作经费,为每支市派驻村工作队下拨3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并按照每人每天140元标准发放驻村补助,为驻村工作队提供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今年以来,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严格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履职尽责,得到了所驻村群众的高度认可。

五、注重效益发挥,强化资金监管

切实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需求,做到资金投入不降低,项目监管不放松,群众受益最大化。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中央、省、市、县四级衔接资金74587.8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692万元、省级资金10971万元、市级资金32820万元、县级资金23104.86万元。二是严格资金项目监管。严格落实《河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加强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管理,今年纳入脱贫攻坚项目库项目1248个,预算总投资22.55亿元。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动态监控,对资金下达、项目库建设、资金支出进度等开展监测分析和督促指导,实行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月通报制度,对存在资金支出进度缓慢等问题的地方进行约谈提醒,确保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截至目前,衔接资金支出进度95.7%。三是强化绩效管理。建立“周调度、半月督导、月排名”工作督查制度,要求各县(市)严格按照省、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及资金绩效管理要求,对每一个衔接资金项目严格设置绩效目标,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实时跟踪监控,及时纠正绩效运行偏差,促进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

六、坚持郑卢一家亲,强化结对帮扶。郑州结对帮扶卢氏,是省委、省政府统揽全局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对郑州的信任和重托。一年来,郑州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结对帮扶卢氏县工作。一是提升站位,加强领导。坚持把结对帮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继续推行“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20个市直部门行业对口,14个县(市)区结对18个乡镇”的帮扶做法,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4次召开会议研究结对帮扶卢氏县工作,并抽调1名副县级干部、2名正科级干部派驻卢氏县。今年6月2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在会见卢氏县党政代表团时指出,做好对卢氏县的结对帮扶,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赋予郑州的重大责任与使命,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力度不减、感情更浓,完善共建共赢长效机制,与卢氏县共同努力打造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样板和典范。贯彻落实安书记讲话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于今年7月底带领8个市直部门赴卢氏县调研,召开结对帮扶工作推进会,推动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二是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坚持把精准的要求贯穿结对帮扶全过程,编制完成了《2022年郑州市结对帮扶卢氏县工作计划》,按照“卢氏所需、郑州所能”原则,制定了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干部交流、人才培训、行业帮扶、县区帮扶、跟踪帮扶、消费帮扶、劳务协作、资金支持等11条帮扶措施,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帮扶工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切实帮助卢氏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帮扶持续强化,乡村环境和乡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经济活力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今年8月份,我市按计划向卢氏县拨付帮扶资金2000万元,各类项目正有序推进。三是深入帮扶,注重实效。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围绕卢氏县“果、牧、菜、菌、药”五大优势产业,加大科技创新、企业合作、产销对接、消费帮扶力度。中牟县、惠济区、高新区等多个县(市)区深入卢氏县对接合作,高新区投入产业基金615万元,为卢氏县发展种植血参产业项目1个;万邦国际物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中国邮政郑州市分公司、极地鹰等11家企业分别与卢氏县民兴公司、瑞康食品、叁和食品、迎超生物科技等10家企业就产品销售、食材供应、技术合作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意向,仅食材供应方面合作资金就达900多万元;郑州农科专家团队与卢氏县建立长期的科技创新合作关系,设立科技创新卢氏试验站,开展连翘组培苗研究,突破了关键技术,开创了卢氏组培克隆技术的先例,为卢氏县连翘种植的产业发展,尤其是优质种苗的应用带来广阔前景。加大人才、就业帮扶力度。发挥省会城市的人才资源优势,为卢氏县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18次515人,全年向卢氏县发布就业岗位信息9200个,达成就业意向2050多个。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市商务局会同卢氏县、管城区、经开区、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组织多项消费帮扶活动,组织永辉超市、丹尼斯、万邦、信基等8家企业参加“原本卢氏”农商对接会活动,采购供货合同金额9800万元;筹建郑卢消费帮扶馆2家,组织美团、阿里巴巴、永辉超市、丹尼斯、万邦等企业与卢氏县有关方面签约项目13个,签约采购金额4.34亿元;1-10月份各类组织共计采购、销售卢氏县农产品价值2.3亿元。加大社会帮扶帮扶力度。市民政局向卢氏县援助价值8万元的视频会议系统;市残联向卢氏县捐赠100辆轮椅、20辆助行器、6台坐便椅等辅助器具;市科协、市科技馆开展“郑卢携手,科普同行,一起向未来”科普巡展活动,发放科普图书1000册。

七、郑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亮点

2022年,郑州市坚持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结出了很多工作经验,突出的亮点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美丽乡村,提升脱贫乡村“颜值”。郑州市将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来抓,提出了3年建设50个精品村、300个示范村的目标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郑州市充分发挥脱贫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优势,以沿黄旅游带、环嵩山旅游带为轴心,以农旅文旅融合为方向,按照A级景区村庄评定标准,着力打造脱贫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持续提升脱贫乡村“颜值”。2022年安排市财政资金4.75亿元用于精品村项目建设。目前,脱贫村共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14个、示范村21个。二是聚焦产业发展,提升脱贫乡村“实力”。推动脱贫乡村发展,关键在产业。郑州市坚持将脱贫乡村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突出做好土地流转托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扶持壮大三篇文章,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力度,不断推动脱贫乡村产业提档升级。2022年,全市投入产业帮扶资金4.362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41个,实现了脱贫群众收入更有保障、脱贫乡村更有实力双重目标。三是强化兜底保障,筑牢防返贫“堤坝”。郑州市以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全面落实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750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低保标准的1.5倍执行,确保筑牢筑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后一道防线”。2022年,郑州市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受近年来的灾情疫情影响,郑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很重。一是产业基础较薄弱。虽然脱贫村都培育发展有一定的产业,但仍有一部分脱贫村的产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质量不高、可持续性不强。受疫情影响,一些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经营比较困难。二是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一些脱贫乡村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还不完善,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还有一定差距。三是返贫依然有风险。目前,脱贫人口中病人、残疾人户占比高达70%以上,有些收入水平还不高,极易因病、因灾返贫致贫。四是部分干部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面对乡村振兴工作新任务新要求,部分干部的政策业务水平还不能够完全适应。

下一步,郑州市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稳步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更好推动脱贫乡村经济发展和脱贫群众生活改善。一是坚持把抓好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首要任务,对这次省后评估反馈的问题,坚决扛牢整改主体责任,及时制定整改方案,高标准抓好整改落实,以高质量整改推动脱贫攻坚成果的持续巩固和不断拓展。二是坚持把防返贫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监测帮扶机制,提高监测帮扶效率,加大政策投入和支持力度,守好“两不愁三保障”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坚持把兴产业作为根本举措,科学谋划农村产业体系和生产力布局,加快推动扶贫产业向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致富产业转变,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是坚持把聚人才作为关键因素,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把能力强的人才放到担子重的地方,筑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五是坚持把加快乡村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推进脱贫乡村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六是坚持把优治理作为重要基础保障,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大力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夯实脱贫乡村高质量发展基石。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