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解读:《郑州市“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规划》
发布时间:2023-04-13 来源: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制定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把保证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健康相关论述,提速提质推进健康中原建设,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着力构建与此相适应的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窗口期。为全力推进健康郑州建设,构筑河南医疗卫生高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河南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规划》和《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形成了《郑州市“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部署,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健康郑州建设为统揽,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深化“五医联动”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卫生健康体系,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两化五强”远景目标提供坚实健康支撑。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健康优先,共建共享;预防为主,强化基层;提高质量,促进均衡;改革创新,系统整合。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服务模式明显转变,服务供给更加充分均衡,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促进全民健康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基本建立。

三、主要内容

《规划》从建设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公共卫生新机制、推进健康郑州行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优质高效医疗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做实“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强化人才科技服务支撑、提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十项重点任务和八项重大工程。

明确十项重点任务

为筑牢生命安全屏障,提升服务体系运行效能,《规划》提出,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健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中西医协作和公卫机构运行机制。

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规划》明确,强化健康郑州行动推进机制,开展全方位健康影响因素干预,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做细做实健康服务管理。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医疗体系,《规划》提出,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打造市级10个专科诊疗中心,强化推进消化、心血管、烧伤、妇产等7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城市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医共体建设覆盖全市所有县域,每个区县(市)至少分别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紧密型医疗集团或医共体。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郑州怎么做?《规划》指出,推进市中医院医疗资源扩容建设,全市争创三甲中医医院2家以上,区县(市)中医医院达到二甲水平,继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示范单位建设工作,25%以上建成“示范中医馆”。到2025年,打造2-3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创新和优化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

“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怎么做实?《规划》明确,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7%以上,各县(市)均有1—2所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或护理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以“两癌两筛”(指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推进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快普惠性托育机构和托育点建设,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6个。

信息化建设怎么做?《规划》明确,加快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智慧化升级改造,实现市、县卫生健康信息全覆盖,推进业务系统整合融合,推动和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系统建设。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应用,建设智慧健康大数据应用示范场景。强化公共卫生信息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

推动八项重大工程建设

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建设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加强疾控中心专业技术力量配备和实验室设备设施配备,规范发热门诊建设。强化应急队伍和应急能力建设,建设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工程,到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于35%。制定婴幼儿、中小学生、老年人营养干预计划,推动市精神病院精神心理障碍康复中心建设,农村饮用水监测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医疗体系提质增能工程,持续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争创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稳步推进儿童、创伤等2个省级医学中心和7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巩固强化6个县域医疗中心。完成登封市中医院、新密市公立综合医院、新郑市公立中医院“三所医院”工程建设。

中医药品牌建设工程,在中医药基础较好的综合性医院推进国医苑建设,加快推进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培育)中心创建工作,建设“郑州市传统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老一小”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末,全市普惠托位占比不低于90%,每个社区均建有不少于20个托位规模的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成立1个市级老年健康指导中心和16个县级老年健康管理中心,加强64个安宁疗护中心日常运营管理。

人才科技保障工程,到2025年,每千人口基层卫技人员数达到4人以上,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以上全科医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医学新技术推广应用,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每年10项创新成果转化、10项新技术引进推广。大力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实施医学学术骨干、医学领军人才、知名专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提速工程,建立卫生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体系,实现市县一体的医共体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规范统一,实现与市级政务云平台的互通共享。构建郑州市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深化大数据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提出四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法治保障,加大健康投入,注重宣传引导。

五、解读部门和解读人

解读部门:市卫健委规划信息处

解 读 人:张珂佳

联系方式:0371-67883965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