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7445745/2017-01575
  • 郑州市人民政府
  • 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
  • 2017-03-07
  • 2017-03-07
《郑州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政策解读

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郑州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了进一步增进对规划的理解、推进规划落实,郑州市地震局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依据

编制背景:《规划》主要基于我市震情,政治、经济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现状编制。

(一)震灾严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汶川、玉树等重特大地震灾害。

(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震灾风险高。郑州市位于华北地区构造区河淮平原块体西北部,处在华北平原地震带南部,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的豫鲁冀交界区的一部分,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存在发生 6 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公众对地震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郑州市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存在着数目众多的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重点科研设施和装备等,容易造成“小震致灾、中震大灾、大震巨灾”的状况。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0〕1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89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0〕18号文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郑州市地震局编制完成了《郑州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

二、编制《规划》的目的意义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根本宗旨、推进融合式发展、全面完成《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目标任务最关键的5年,也是确保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取得大幅提升和“四个郑州”建设的5年,因此,编制《规划》,对指导全市“十三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编制《规划》的目标任务

通过编制《规划》,构建郑州市完整的地震监测设施体系,全面提升郑州市建筑物、基础设施的抗震防能力,完善郑州市应急救援体系,细化避震疏散场所规模和空间布局,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保障郑州市城市建设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到2020年,应达到下述指标要求。

(一)地震监测预报

目标:全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 2.0 级,定位精度优于5000米,力争做到对3级以上地震震后控制在 1-2分钟向社会发布数据信息,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

任务:开展地震台站、郑州市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和新建郑州市地震台网可视化运维及安全管理系统。县(市、区)地震台设置地震信息节点,与河南省和郑州市地震台网中心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地震台网中心建成后,形成郑州市地震监测网络,提高我市的地震监测速报能力。

(二)地震灾害防御

目标:全市一般新建工程 100% 达到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的抗设防要求。实现新建城区小区划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的全覆盖。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推进重点防御县(市)、区地震构造背景的探测。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的创建和县(区)示范学校、宣教基地的建设。

任务:继续开展地震基础探测(含小区划)工作。加强新建开发区以及县(市、区)的地震小区划工作,为郑州国际商都发展战略提供抗震安全依据和方案;强化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管,为加快郑州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建设工程的抗震安全服务和保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性建设标准进行设计;为加快郑州市城市建设提供地震安全服务;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丰富和创新宣传载体,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以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地震安全示范县(市、区)建设、“科普村村通”等为载体,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活动,逐步使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常态化。

(三)地震应急与救援

目标:加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力度,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地震应急预案启动到通知人员到位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全市到2020年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市、县(区)二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省、市、县(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并网贯通;建立健全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中坚、行业救援队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避险避难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的建设,新建社区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加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征调体系等建设。

四、编制《规划》的主要内容

本着弥补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短板,促进规划重点目标指标实现的原则,《规划》从提供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服务、强化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地震风险认知和研发防震减灾关键技术等方面,设置了4个重点工程项目。

(一)郑州市地震台网中心建设项目。为郑州市地震监测、信息处理、预报预警、地震科普、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地震应急准备和地震灾害救援等提供一个重要平台。为社会公众迅速了解灾情、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地震应急和部署救灾工作提供服务。

目前,该项目的部分子项目,如,远程视频、信息处理等已开始建设。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及邻近重点防御区地震基础探测项目。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行区域内及其周邻地区工程地震勘探、测试、试验,地震动参数的计算和模拟,地震地质灾害评估,地震动参数区划。

目前,本项目已由有关部门与航空港区对接。项目建成后将改变“小震致灾、中震大灾、大震巨灾”的局面。

(三)郑州市城市避险避难场所建设项目。按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和标准要求,以中心城区为主,在全市建成10个市级Ⅰ类应急避难场所(科普宣教基地)、20个区级Ⅱ类应急避难场所和每个适建社区一个Ⅲ类应急避难场所,以及与之相应的疏散通道系统,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框架。

目前,已于县(市)、区签订了与该项目相关的责任书,与园林、教育等部门协调之中,正在推进。项目完成后,能满足容纳我市中心城区30%人口的避险避难场所需求

(四)郑州市地震应急救援物资仓储和综合训练中心建设项目。“十三五”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郑州市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完成郑州市地震应急救援物资仓储和综合训练中心建设,构建郑州市地震灾害应急准备和地震灾害救援的重要平台。该项目具有地震应急救援物资仓储、综合训练和防灾科普宣教功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楼、应急物资装备库、地震救援综合训练楼、地震救援倾斜楼、室外专项训练场和体能训练场;项目还配套了部分搜索侦检、营救、顶升、照明、通信、后勤辅助保障、医疗等专业仪器与设备,以及个人装备等。

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准备立项。

五、《规划》的完成期限

本规划所涉及的目标、任务、重点项目等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完成。

六、《规划》的术语释义

“3+1”工作体系: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和科技创新

“三网一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防震减灾助理员

地震小区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地震安全环境进行划分,预测这一范围内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影响分布,包括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分布和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

“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

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城市中人口聚集地附近,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兼顾其他灾害事故,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用于接纳受灾居民紧急疏散、临时或较长时间避难及生活,确保避难居民安全,避免灾后次生灾害危害,并可供政府组织开展救灾工作的场所。

 

解读人:陈启佳 电话:67170325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