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9-06-19 来源:市农委

一、起草背景

2018年8月初我国出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8月中旬我市经开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随着疫情在全国的发展,部分养殖场户为规避风险,压缩存栏或提前出栏,对我市生猪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2018年全市存栏生猪82万头,较2017年减少42万头,下降33.8%(禁养区关停场户减少存栏约20万头)。据农业农村部预测,下半年全国生猪价格将大幅上涨,上涨幅度将超过2007年的高点。

目前,我市非洲猪瘟疫情已解除封锁,但也暴露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较低,亟待转型升级。2018年全市年出栏500-1000头规模养殖场户约120家;年出栏500头以下散养户5000余户,这两类养殖场户占全市生猪出栏量的43%,基础设施薄弱、防疫条件差、管理水平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粪污污染治理任务重。全市生猪年饲养量超过260万头,年产粪污量约500万吨,目前,全市15%的规模养殖场没有配套完善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5000户散养户设施配套率不足50%。

二、起草过程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豫政办〔2019〕20号),畜牧管理处对5县(市)生猪生产进行了调研,起草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初稿。4月份又广泛征求了农委相关处室和市直相关单位的意见(市直单位提出意见6条,采纳6条),最终形成《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意见》)。

三、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意见》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五个部分。

一是明确了我市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按照“稳生产、提质量、促融合、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紧扣规模养殖标准化发展、屠宰加工标准化建设、销售流通模式变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等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构建完善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出了需要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坚持强化基础,提高质量。坚持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坚持绿色发展,种养结合。坚持市场引领,加大投入。

三是拟定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68%提高到75%,出栏率由146%提高到163%,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由75%提高到86%以上。到2025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2%,出栏率达到182%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生猪基本实现本地屠宰,具备分割加工能力的屠宰企业占比达到50%,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达到50%。

四是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围绕布局区域化,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围绕经营规模化,转变养殖方式;三是围绕生产标准化,改进设施工艺;四是围绕发展产业化,完善产业链条;五是围绕生产绿色化,发展清洁养殖;六是围绕产业安全化,健全监管体系。

五是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即“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执法监管”。其中在强化政策支持方面,具体提出了引导散养户“退出村庄、退出庭院、退出散养”;支持规模生猪养殖场升级改造;利用奖励资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开展生猪价格保险;完善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建立生猪经营运输车辆消毒清洗中心;发挥农业相关发展基金金融服务的政策实施意见。

解读机关:市农委畜牧管理处

联系人:郎社强

联系电话:67178933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