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4-06-03 来源:郑州市应急管理局

为便于理解掌握《郑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内容,扎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趋强趋重趋频。就我市而言,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不断增加,特大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风险呈现高发态势。原《郑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印发于2017年6月29日,机构改革后我市应急体制机制进行了再造重塑,部门职能转换,该《预案》已不适用于郑州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际。为确保我市自然灾害平稳应对,市减灾委办公室启动《郑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努力构建全市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编制过程

2020年10月,市减灾委办公室启动对《郑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成立专门工作专班,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专业力量,组织进行《预案》修编工作。修编工作开展以来,广泛吸收深圳、西安、青岛、天津、上海等地自然灾害救助预案修编经验,并征集社会公众意见和郑州市减灾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意见建议,数易其稿。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河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确保我市《预案》上下有力衔接,市减灾委办公室再次组织进行修订完善。2024年4月,该《预案》通过专家评审。

三、修订后的主要内容

修订后的《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市级应急救助工作,主要包括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明确了《预案》编制目的、依据、范围和四项工作原则。

第二部分,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了指挥机构、减灾委办公室、救灾工作组以及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启动市级自然灾害四级、三级救助应急响应时,由市减灾办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启动市级自然灾害二级、一级救助应急响应时,在市减灾委统一领导下,视情成立7个救灾工作组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第三部分,灾害预警措施。明确了主要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及负责发布单位,即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市资源规划局负责)、林业生物灾害预警信息(市林业局负责)、森林火灾预警信息(市应急局负责)、汛情和旱情预警信息(市水利局负责)、地震趋势预测信息(市应急局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市气象局负责)等,并列举7项主要应对措施。

第四部分,灾情信息管理。明确了市、县两级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部门间信息共享工作程序。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死亡失踪等灾情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敏感灾害信息、可能引发重大以上突发事件的信息、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灾害事件,要立即上报。

第五部分,救助应急响应。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等因素,本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由低至高设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预案中给出了不同响应等级的启动条件、启动程序和相应措施,并对启动条件调整、响应终止、响应协同链接作出要求。

第六部分,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重点对自然灾害发生后的过渡期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三个方面的工作程序进行规范。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明确了资金、物资、通信、装备、人力、科技、宣传和社会动员等各项保障。为进一步提升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意识能力,重点增加了“鼓励引导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储备基本的灾害应急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参考《郑州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引导居民家庭储备灭火器、手电筒、常用药品等应急物品,推广家庭应急包。”

第八部分,附则。主要包括预案演练、预案管理、奖励与责任、救助款物监管以及术语解释、预案解释、预案实施等方面。结合郑州市自然灾害应对工作实际,重点对自然灾害的涉及内容和定义进行明确,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等水旱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高温、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四、主要特点

《预案》充分考虑郑州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际,在最新政策精神吸纳、加强救灾救助组织指挥体系、预案启动条件调整、应急保障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确保《预案》科学性、合理性、可操性。

(一)充分吸纳政策精神。2024年3月,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修订出台了《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上述文件事关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关键环节,《预案》修订中也将文件中最新政策与郑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际进行比照分析,及时吸纳精神要求,确保既与时俱进、又不脱离工作实际。

(二)加强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了当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灾情,启动市级自然灾害一级、二级救助应急响应时,在市减灾委统一领导下,视情成立综合协调、灾情管理、救助和物资保障、安全维稳、医疗防疫、宣传引导、倒房重建等7个救灾工作组,具体实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

(三)优化预案启动条件。考虑“7·20”特大暴雨灾害影响和郑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际,参照《河南省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响应办法(试行)》,以应对较大以上自然灾害切入,将原预案(2017版)的三级应急响应进一步拆分为三级、四级两个等级,优化启动条件,降低了启动标准,延伸了受灾群众救助覆盖范围,并进一步规范郑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启动条件更加科学,救助责任清晰、工作推进有序。

(四)夯实应急保障措施。在自然灾害救灾救助资金预算落实、救灾物资保障的社会协同能力建设、装备和设施经费保障、预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化明确,持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确保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顺利开展。

五、解读机关和联系人

解读机关:郑州市应急管理局

解 读 人:唐志宾

联系方式:0371-67182365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