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构建市域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3-12-28 发布机构: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近日,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医保局、市医改办、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郑州市构建市域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文件印发至各区县(市)卫健委、发改委、医保局、医改办、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现对《实施意见》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近年来,国家先后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疾控局关于印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多次强调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该工作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文件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体系整合,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医疗卫生发展方式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服务模式转向更加注重系统连续,管理手段转向更加注重科学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出台《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市域一体化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

《实施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以系统连续为导向,围绕区域协同、城乡融合、上下联动、急慢分治,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基础、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纽带,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高效衔接的分工协作机制,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以全链条、全流程的整合型服务。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持续提升,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初步形成。到2030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市域一体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均等,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质,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三、如何构建市域一体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基础上,《实施意见》提出,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做好6项重点工作。一是完善“健康守门人”制度。完善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高签约服务质量,为签约群众提供综合连续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二是网格化布局城市医疗集团。按照“业务一体化、管理网格化、服务连续化”思路,在市内各区规划布局以业务紧密为核心、网格化布局的15家城市医疗集团。三是市县一体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围绕“党委统揽、政府主导,资源整合、医防融合,市县一体、上下联动,管理统一、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医共体“七统一”管理机制。四是医防协同强化全程健康管理。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密切协作,建立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加强对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和干预。五是医养结合完善老年健康服务网络。着力加强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和科室建设,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六是中医贯通引领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整合区域中医药资源,积极融入医疗集团、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和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独特优势。

四、如何持续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实施意见》提出,以公平可及为目标,围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的区域分开、城乡分开、上下分开和急慢分开要求,明确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均衡发展和整体提升,做好6项重点工作。一是强化医学医疗中心示范引领作用。以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为引领,2个省级医学中心、7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6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为带动,构筑中部地区医疗卫生高地。二是突出县级医院县域龙头地位。加快推进县级医院重点专科、专病中心建设,加强6个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县域医疗中心五大临床服务中心能力,推动“五大中心”建设向乡镇基层延伸,持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和综合救治能力。三是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每3-10万居民范围内办好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100%达到国家基本标准,30%以上达到推荐标准。四是扩大康复和护理等接续性服务供给。支持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增加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机构数量,加强护理、康复、老年照护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五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健全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应急反应体系。六是提升卫生健康人才能力。加大农村、基层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形成专科发展互相支撑、专业结构配比合理的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专家骨干人才。

五、如何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实施意见》提出,要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体验,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关注的“关键小事”,努力让群众就医更安全、看病更便捷、体验更舒心,做好6项重点工作。一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建立高水平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健全市、县两级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二是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纵向联合、横向联动、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的卫生健康服务新模式。三是丰富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建立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网络,以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重点疾病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健康郑州各项健康促进行动,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四是促进服务连续性。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为群众提供连续性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五是提升服务便捷性。巩固扩大预约服务精准化、支付方式多样化等提升医疗服务举措实施成果,在二级以上医院推行日间手术,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大远程医疗覆盖范围。六是增强服务舒适性。改善就医环境,优化设施布局,推动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六、如何落实好《实施意见》提出的任务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拉高站位、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持续高位推进。要将市域一体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医改重点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持续推进、狠抓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强化协同,压实责任、跟踪问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落地。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政策培训和宣传,广泛凝聚共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总结进展成效,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巩固扩大工作成效。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