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郑州“十四五”人社事业发展锚定八大目标
发布时间:2022-03-21 来源:郑州日报

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控制在4%以下;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1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8万人;绩效工资政策和津补贴制度得到更好落实……3月18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郑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

关键词:目标

实现八大目标

聚焦“劳有宜业、技有专长、才有优用、老有颐养”,“十四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就业更加充分更加高质量。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以上,新增返乡下乡创业3.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控制在4%以下。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0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达到23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666万人)、277万人、210万人。

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发展与打造国家人才高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32个核心板块同步。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18万人,高级职称人才达到5.69万人;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50万人次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4万人以上,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8万人。

用人机制更具生机和活力。持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岗(职)位总量控制、聘用合同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化水平。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更加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完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工资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绩效工资政策和津补贴制度得到更好落实。

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2%以上,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调解组织建设力争实现全覆盖;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10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制度和标准体系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卡实现发行应用全覆盖,智慧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推进郑州都市圈人社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郑州都市圈人社服务合作机制,合力推进郑州都市圈人社服务一体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就业

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大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的“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建设集研发、孵化、投资等于一体的创业创新培育中心。加大普惠金融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强双创示范基地“校+园+企”创新创业合作。推动高校示范基地和企业示范基地深度合作,建立创业导师共享机制。

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以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的青年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正常营业3个月以上的,可以享受10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帮扶补贴,还可申请最高不超过4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和省统一安排部署,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相应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政策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调整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标准,规范个人账户记账办法。

实现社会保障应保尽保。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完善困难群体帮扶政策,积极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人员应保尽保。

关键词:国家人才高地

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强磁场”集聚地

打造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引进“高精尖”人才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集中引才与长效聚才、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智“四个结合”,健全完善“人才+资本+项目”引育模式,把郑州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强磁场”、集聚地。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配合做好高层次人才双体系认定、引进奖励工作,对中原科技城自主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备案后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体系;在中原科技城组建相应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职称评审服务;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向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下放企业主体系列的职称评审权限。配合郑东新区打造中原科技城“英才汇”人才工作信息化平台,与市级人才工作“一件事”平台联通对接、资源共享。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全市技工院校年均招收新生人数保持在4万人左右,在校生人数保持在10万人以上,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打造聚才平台,吸引更多“金凤凰”。搭平台、引人才,将中原科技城打造为全省人才最密集、产出最高、最有活力的人才特区。鼓励引入国内外知名孵化器运营机构,建设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对认定为省级、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1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认定补贴。加快建设中关村河南科技园等创业孵化平台。

关键词:用人机制

鼓励特色产业聚集区开展特色产业职称评审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常态化“绿色通道”。推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件事”服务模式。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具有郑州特色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评价制度。积极调研和探索建立新行业、新业态、新技术“三新”类人才的职称评价机制。围绕“放管服”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鼓励特色产业聚集区开展特色产业职称评审。

关键词:收入分配

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

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探索建立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合理增长的机制,推动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行列。

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健全适应事业单位行业特点和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分类优化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探索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制度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制度。

关键词:人社服务一体化

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共建一体化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创业政策互惠、就业岗位信息对接、人力资源共享;共建一体化人才人事支撑体,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引导人口落户,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资源在郑州都市群合理流动;共建一体化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部门对接,共同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为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奠定基础;共建一体化和谐劳动关系,在扩大劳动合同覆盖面、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针对跨区域的工资拖欠等方面联合执法,共建和谐劳动关系。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